问:请介绍一下通化县乡村振兴局在“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答:通化县乡村振兴局在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中主要涉及乡村全面振兴行动中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主要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6项主要工作。
问:通化县乡村振兴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通化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通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总结符合县域实际的长效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持续抓好“三清一改一建”任务。
——推进垃圾治理,落实“五有”标准。自2019年以来,我县引进第三方服务企业全面接手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保洁人员增加至1396人。同时,健全完善设施设备,有效解决垃圾收运过程中的脏、臭、滴、漏等问题。垃圾处理工作得到规范运营,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储运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公司化运营模式已经形成,村庄保洁长效机制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污水处理,补齐设施短板。全面落实好浑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在英额布等4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目前,所有污水处理厂均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因地制宜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村组集中处理、分户处理等污水处理方式,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工作中,持续推动地方开展村庄水体清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湿地31个,占地12万平方米。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废物利用。坚持以“五化”发展为方向,积极深挖秸秆综合利用新方式,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先,饲料化、能源化利用为重点,原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发挥市场主体力量,推进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建设,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药和化肥包装物、废旧薄膜、废弃食用菌袋等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种植养殖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截至2020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7.54%。
问:通化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通化县始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立村庄清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5个乡镇、1个经开区全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覆盖面达到100%。同时,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包联、乡村实施”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广泛参与和社会积极支持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局面。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投入18.5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全县四条精品路线建设,重点打造沿线亮点村96个、精品村屯41个;新建乡镇水洗公厕31座,改造农厕1.78万个;完成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1个乡镇垃圾分类处理厂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并通过验收。全县评选“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5万户;打造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12个、“百千工程示范村”16个;2020年,成功创建美丽宜居乡村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A级标准示范村60个;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在全国2657个参排县中,位列第11位。
问:通化县乡村振兴局在乡村全面振兴行动中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答: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制定印发《通化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21年通化县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十大工程工作要点》等4个规划指导性文件,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要点、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实行月调度季汇报制度,确保工作稳步进行。同时,会同有关单位制定《2021年通化县乡村建设行动十二项专项工作方案》,作为我县“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也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我局成立“1+12”专项工作督导及推进组,按照“五化”要求进行清单化管理,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12项专项工作,为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由我局牵头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通化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力争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面貌,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