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市委书记江凌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把农民增收作为关键,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伊滨区认真研究会议精神,依托辖区内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集体经济、抓产业、抓富民、促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时下,伊滨区李村镇陈沟社区百余亩谷子进入成熟期,走进谷子种植基地,金黄的稻谷随着秋风在农田里摇曳,掀起金色的波浪。一辆辆满载谷子的货车,开进了邻镇的小米加工厂。
陈沟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继红介绍,今年是陈沟社区种植谷子的第一年,结合地域特点,村集体把投入资金作为发展股金,购买种子,整理土地。此次选用的是高产、稳产、经济性状优良、抗旱耐瘠、抗病、适应性较强的冀谷2号,即使在缺水贫瘠的条件下,谷子也能产生较大收益。
“这些闲置的土地,就是不要钱,都无人种植,造成土地荒废,村里通过种植农作物利用起来,村民获益了,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为下一季的200余亩小麦种植奠定了基础。”陈继红表示。
陈沟社区地处李村镇南部山区,属丘陵地带。多年来,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大片土地荒置无人种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了社区干部的心头大事。社区“两委”结合“4+2”工作法,成立洛阳酒流沟发展农业公司,一方面租种群众闲置土地,产生集体收益,不仅付给群众租金,还用于群众分红及社区集体建设;另一方面,组织社区群众就近就业,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盘活闲置劳动力,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
伊滨区寇店镇按照“社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模式,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集约发展谷子种植业,助群众增收,壮大社区集体经济。
朱窑社区位于寇店镇南部山区,曾是省级贫困村。为解决群众脱贫、土地撂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问题,朱窑社区大胆尝试,2017年成立了“村社合一”的洛阳市绿兴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拉长谷子种植产业链条,助力脱贫攻坚,朱窑社区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发展谷子深加工项目,2020年5月建成了一条日产15吨的小米加工生产线,形成了谷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探索出了一条从谷子种植到销售的产业发展之路。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现在的万安山小米已经在市内和北京、江浙等地小有名气。为了扩大小米销路,伊滨区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优先支持脱贫户特色农产品走进超市、专柜、直播间,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龙头带动、群众受益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贾佳
下一篇: 改善人居环境 扮靓乡村“容颜”